别“剩”——烟台大学7位餐厅保洁员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光盘行动”

发布者:王景明发布时间:2013-11-26浏览次数:236

节俭能改变什么

编者按没挨过饿的人不会知道一粒米的珍贵,没受过穷的人也未必能知道一分钱的价值。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因为他们经历过生活的磨难,他们曾经因为一粒米、一分钱而发过愁、犯过难。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他们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受穷不知生活苦。物质的丰富、生活的富裕让他们放松了警惕,忘记了传统,把勤俭节约的“传家宝”抛在了脑后。

好在有人还记得祖先的遗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烟台大学7名年迈的老者用无声的行动,为当今的青年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节俭课,他们用朴实的话语告诉年轻人:节俭是一种习惯。

我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我国还有1.3亿同胞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当你想到这些的时候,你或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节俭能改变什么?

今年5月以来,烟台大学7位餐厅保洁员以吃学生剩饭的方式,提醒大学生勤俭节约,不要浪费。如今,他们每餐回收的剩饭越来越少,又开始自己花钱买饭吃了。

“看到粮食扔了怪可惜”

“学生剩餐很少,我们还要自己买点儿。”65岁的罗玉龙喝了口白开水说,“今天,我们就买了两个菜,6元的葱烧豆腐皮和8元的红烧茄子。”

11月17中午13时40分,烟台大学七餐厅四层的保洁员罗玉龙和其他6名保洁员开始午餐。主食是一些学生吃剩的馒头和米饭,除了那两份炒菜,还有少量学生动了几口就剩下的菜。

今年5月,学校开展“光盘行动”。保洁班班长朴龙焕说:“我们也参加这个行动吧,剩菜剩饭啥的,挺洁净的东西,浪费怪可惜的。”

提议得到大家的认同。7位保洁员4男3女,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53岁,均来自农村,经历过艰苦生活。

“我们老年人对忍饥挨饿深有体会,现在看见粮食浪费觉得挺可惜。”62岁的吴明华说,“粮食来之不易,春种、夏管、秋收、冬储,再经过多少道加工工序,才到餐桌上。现在生活提高了,也不能忘了勤俭。”

“看到粮食扔了怪可惜的,出发点就是这个。”吴明华说,“我们7个人一天若节省两斤粮食,一周节省多少?一个月节省多少?”

吴明华是吉林省伊通县人,曾经是村里的小学教师。孩子大学毕业在烟台工作,今年3月1日他到烟台大学干起了保洁员。

他说:“勤俭节约的传统在我们老年人脑海中有着很深的烙印,已经成为了习惯。”

66岁的张明年龄最大,做保洁员时间也最长。2006年起,他就在烟台大学干保洁员。

“那时学生浪费的少,现在多。生活好了,一些孩子不珍惜东西。”这位黑龙江人平时爱说话,不忙了总爱和学生聊聊:“孩子们,你们要知道心疼钱呀,爸妈赚钱不容易,节约一点,就是替他们减轻负担呀。”

一些学生听他这么说直乐,也有学生说:“大爷,我们真的要向你们学习,这种传统是好的。”

“有用的话还是要说。这个社会经济繁荣了,生活无忧无虑了,说一说有好处。”他认为,大学生对勤俭持家和厉行节约认识不够。

做餐厅保洁员,月工资2000元,另外每月还有300元就餐补贴,但张大爷生活简朴,一个月吃饭花费百八十元,一顿饭也就是三两元钱。

“大家一起参加光盘行动,我认为是正确的,想用行动让孩子们看看。我们不缺钱花,想给下一代留个好的传统,就是想告诉孩子们,吃饱吃光是美德,不扔不剩是习惯,节省粮食也是为社会作贡献。”

“没有面子上的事”

烟台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全校大小食堂10个,来自全国的2.8万名在校生在此用餐。七餐厅是学校最大的餐厅,有2000多学生就餐。学生多时,保洁员推车都困难。

中午的工作从11点开始。戴红帽子、穿白大褂、足登雨鞋的几位保洁员推着小车来回走动,收捡着学生饭后留下的餐盘碗筷。4个小时不停地走下来,张明会觉得腿和胯有些酸痛。

看到个别大块的剩馒头和未动的剩米饭,他们会单独收起来,放在他们吃饭的固定位置,那张餐桌上方悬挂着餐厅唯一一台电视。

罗玉龙的儿子在餐厅承包了一个窗口,卖川菜。4年前他和老伴儿来到烟台给儿子照看小孩,如今,4岁的孙子上了幼儿园,老伴一个人照看,他就出来打工了。

儿子起初并不支持父亲当保洁员,罗玉龙说:“劳动不仅锻炼身体,也是一种快乐。”

看到父亲吃学生剩饭,儿子更是不赞同,儿媳妇也不高兴。罗玉龙就说:“这么好的东西,不让吃?我们以前还吃过草根树皮。”儿子说:“那是以前,现在富裕了,剩下的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卫生。”但是老罗还是和老伙计们坚持着。

10月16是世界粮食日,当地媒体报道了这几位保洁员的行为,在校内外引起了反响。大学生们也产生了不同观点。

不太认同这种行为的学生主要是从卫生角度出发,但大部分同学认为,同学中浪费粮食现象确实存在,老人的行为值得尊敬。

“把剩下的大半个馒头或多半碗米饭,掰掉一部分,铲掉一些,剩下的我们吃,学生素质高,身体也挺好,我不觉得脏。”吴明华说,“在餐桌吃饭,不也是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的,学校餐厅就是大家庭,就是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我吃得挺香甜。”

“没有面子上的事,就当成自家孩子一样。”朴龙焕也说,“自家孩子剩下的父母也吃,扔了太可惜。”

烟台大学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兼餐饮服务中心主任张金龙说,保洁员吃学生剩饭被媒体报道后,对学生触动很大,也对学校开展光盘行动,宣传不浪费粮食、勤俭节约带了好头。

“我的家乡也产水稻,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觉得要是把白花花的米饭倒掉,浪费的是父母的血汗钱和农民的辛苦劳作。”来自云南的光电学院学生张庆林说。

如今,烟台大学食堂开始推出半份菜,半份饭。学生社团和学生志愿者也加入到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宣传中来。外国语学院利用新媒体发起“简约生活,青春先行”、“争做光盘族”活动,师生在人人网、微博等主页晒出自己的“光盘照”。人文学院还制作了一些有关节约食物的书签,在餐厅发放。

“向浪费说不,向奢侈告别,让我们一同前行,舞动出我们自己的光盘。”

“舔干净,不丢人。”类似的横幅和宣传画在烟台大学各个餐厅随处可见。

喜欢开饭时去餐厅转的张金龙发现,大块馒头、整碗米饭浪费的情况看不着了。

“现在剩菜剩饭少多了,整根的剩油条、整碗剩米饭很少看到。”张明说。

七餐厅四层的张经理说:“以前收泔水的最喜欢四层,现在不愿意要了,嫌只剩下汤汤水水。”

烟台大学餐饮服务中心统计,去年冬天,一餐厅每天产生近30桶泔水,光盘行动后,减少了10来桶。

同学们也慢慢了解和熟悉这些老人。一些学生主动帮着收拾碗筷。

11月15晚饭时,一些学生在餐厅包饺子,更是主动邀请罗玉龙:“大爷来尝尝我们包的饺子。”老罗说:“我谢谢他们,但不会吃,还要干活。”

一天,吴明华看到一个男生买了3个馒头,不小心掉了一个。那个男生拣起来吹吹继续吃。吴明华说:“这孩子的做法我很欣赏。”

11月16中午,一个女生对吴明华说:“大爷我剩两个饺子,实在吃不下了。”

“剩就剩了,我吃了。”老吴爽快地回答。

“象牙塔光盘行动”倡议:吃掉每粒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你随手扔掉的饭菜看似不起眼,可能就相当于其他人的一顿饱饭。”

10月中旬,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学生联合会以及烟台大学等高校再次发出“象牙塔光盘行动”倡议:珍惜盘中餐,吃光每粒米,吃完每份菜;适量点餐,避免出现剩菜剩饭,减少奢侈浪费;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养成打包的好习惯;克服攀比心理,以节约用餐为荣,不因打包、点半份餐而羞愧。

烟台大学副校长孙祥斌认为,这几位保洁员自身经历过困苦年代,有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以自发的行为传递了正能量,给全校的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他们也是烟台大学“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缩影,引导并影响到学校“崇尚节约、摒弃浪费”的校园文化风尚。

他介绍,烟台大学从年初开始便把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号召学生文明就餐、文明消费,同时开展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对学生餐厅的管理监督,保证食品安全,努力提高饭菜质量,不使学生因为饭菜质量不好、口味不好而造成丢弃浪费。

评论:“烟台大学保洁员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

——《中国青年报》

经过本报的持续报道,烟台大学保洁员吃学生剩饭提倡节俭一事,在高校引发热议。面对高校餐饮的浪费现象,不少大学生深有感触。

  “如果我看到老人家这样,以后一定不会再剩饭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张琼看到这篇报道时,觉得很“心酸”。她说,老一辈人经历过饿肚子的时代,所以比较节俭,有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她觉得食堂保洁员是在“用自己的行动教育下一代”。

  这种来自老一辈的言传身教,触动了很多大学生。广东工业大学的王岐平认为,保洁员的做法是一种“行为艺术”,“他们用‘吃剩’的行为去触动大学生的心灵,而为此深受感染的大学生也会去改变自己的浪费行为”。

  不少大学生认为,7位餐厅保洁员用吃剩饭的举动,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们在心灵受到洗礼的同时,也有一些理性的思考。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学生陈青建议让学生去后勤体验,“同学们在食堂体验过就知道了,亲眼看着大量饭菜被倒掉,会受到很大的触动” 。

  张琼曾经帮食堂工作人员收拾过学生用餐后的餐桌,“有时候看到半碗米饭、半条烤鱼白白浪费,真是心疼”。

  她认为,学校应该组织一些“种粮食体验活动”或“后勤体验活动”,学生在“换位体验”的过程中,更能体会到节俭的意义。

  王岐平说,节俭习惯的养成,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来实现的。许多独生子女因为家庭的娇惯,容易养成铺张浪费的习惯。

  有些大学生还提出目前部分高校食堂打饭的量太大,没有考虑到男女生饭量的差别。四川大学学生张梦(化名)就曾遇到这样的尴尬,“食堂阿姨打饭实在太多了,我有时实在吃不完,只能剩下了”。把盛着剩饭的餐盘放到收餐处的时候,她也“觉得很不好意思”。

光盘”是行动,节俭为习惯

——《光明日报》
据媒体报道,山东烟台大学食堂几位平均年龄近60岁的食堂保洁员,7个月来一直在吃学生们的剩饭。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差,只是觉得学生们剩下的饭菜比较多,扔掉太可惜了。学生们在看到报道后都很震惊,剩下饭菜的行为也渐渐减少。虽然是普通人平凡事,但几位保洁员的自觉行动仍令人敬佩。
今年年初,中央发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响应。“光盘行动”成为了社会的新风尚,就连不少饭店也纷纷推出小份菜,提醒顾客适量点菜、避免浪费。然而,时间过去近一年,餐馆剩菜浪费现象出现“回潮”,餐桌上剩下的饭菜又见增多,反映出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的反复性和顽固性。
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有人认为,多吃点多花点没什么,只要自己支付得起就无可厚非;有人认为,见客户会朋友不多点些菜,会让人瞧不起;甚至还有的人,拿着公家的钱款肆意挥霍。这些认识上的误区,是铺张浪费之风存在并容易出现反复的根源。
创造财富固然是人的价值体现,而节约自律又何尝不是人性光辉的显现。对于每个人来说,反对铺张浪费人人都能做到,贵在自觉坚持。就拿“光盘行动”来说,点菜时手稍微紧一点,吃自助的时候多次少取,都能避免浪费。倘若人人都能强化这个意识,就能互相提醒,形成勤俭节约的共识。当然,勤俭节约还需知行统一、长期坚持。其可贵之处就在于持之以恒。
要崇尚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还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好风气。首先,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要自己先带头;在家里,做父母的要向孩子以身示范。只有这样,全社会崇尚节俭的风气才能一点点培养起来。其次,要对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做坚决的抵制,要加强制度约束,对于挥霍公款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于商家划定“最低消费”强买强卖的,要常态化检查坚决纠正;对于浪费严重、自以为是的,要加强教育,帮助其转变观念。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人人都倡导勤俭节约,“浪费可耻”的观念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马致平)

须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厉行节约的启示

——《光明日报》

我们几个这样做就是怕浪费。”在烟台大学第七餐厅干保洁员的吴明华说,“粮食来之不易,‘粒粒皆辛苦’,这是三岁小孩就会背的唐诗,道理很明白。”“十粒汗换不来一粒粮,粮食是宝中之宝。”吴明华的同事罗玉龙说,“孩子都不同意我这样做,也曾为这事和我吵红脸,我就是觉得好好的饭菜扔掉怪可惜的!”近日,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事情广为流传,他们的凡人之举,有着惊天之力,将“杜绝浪费、厉行节约”的风气吹向社会。

咱们也‘光盘’吧!”
早在今年5月份,烟台大学就在全校开展了“光盘行动”。但是在餐厅工作的吴明华经常发现还是有学生浪费的现象,有些饭菜甚至没怎么动就倒掉了。“我觉得挺心疼的,那么多东西扔进了泔水桶多浪费啊!于是我就和几个同事合计着,学生不吃的饭干脆我们吃!也算配合学校里的行动。”吴明华说出了他们吃学生剩饭的初衷。
从那之后,每天在烟台大学第七餐厅的四楼,都会有几位保洁员推着小车,一边收拾着餐具,一边把没怎么动的饭菜装进塑料袋。在学生散去之后,他们会聚在一起,把收集来的食物放在一起当作午餐或晚餐。就这样他们坚持了7个月。
吴明华来自吉林农村,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他本人是一名退休小学教师,每月有1800元的退休金,再加上做保洁员每月2000元的工资和300元的餐补,生活其实不错,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差钱”,但是他“看着大米白面浪费,就心里疼得慌”。
保洁员朴龙焕既是7个人的班长,也是这项行动的发起人之一,他说:“当时全国都在搞‘光盘’行动,我就想着要不咱们也‘光盘’吧!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是有些不好意思,怕被别人笑话。”

他们是平凡人也是榜样
日前,烟台大学后勤集团张金龙副主任表示:烟台大学餐厅的泔水减少了一半,餐厅里的“光盘率”接近90%。变化背后,是7位保洁员对节约精神身体力行的倡导。而他们的行动也从最初被人不解变成了支持和鼓励。
尹善龙是烟台大学二餐厅的保洁员,他很赞赏七餐厅保洁员的做法:“我知道唐朝有一个皇帝叫李世民,米粒掉到地上都要捡起来。七餐厅保洁员吃学生剩餐这种行为我觉得没什么不妥,受他们的影响,现在同学们的浪费现象越来越少了。”另一位保洁员刘太新说:“七餐厅那几位同事都是农村来的,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我有时候遇见剩在袋子里的馒头,也会留下来吃,扔了也感觉可惜。”吴明华曾说,要是哪天没有剩饭吃了,他更高兴,这说明学生都不浪费了。事实上,烟台大学的“剩饭”确实越来越少了——因为几乎每一个人都开始把节约放在心上了。
我们大学生要从身边做起勤俭节约。同时倡导身边的人这样做,让社会呈现一股勤俭节约的风气!大爷很实在,也很可爱。”学生巫佳静说,“对于南方的同学来说,特别是女生,她们食量本来就不大,很多女生吃不了才会剩下。现在食堂都推出了半份菜,这也是那几位大爷和阿姨的功劳啊。”
保洁员以自发的行为传递了正能量,给全校的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烟台大学副校长孙祥斌说。
对于几位保洁员所引发的影响,烟台大学校长房绍坤也深有感触:“几位保洁员的行为很好地引导了‘崇尚节约、摒弃浪费’的校园文化。如今,在学生中倡导勤俭节约,已经成为共识。”
如今,烟台大学所有的食堂都开始推行半份菜,同时组织同学们体验保洁员工作,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了浪费粮食的那份痛惜。

倡导节约,需要全社会的行动
我觉得他们的做法很伟大。吃剩饭不丢人,浪费才丢人。”家住烟台的刘先生今年已经64岁了,11月19日,他看到了《新闻联播》关于7位保洁员的报道,不禁感叹,“我们不能变富了就开始浪费,节约的精神还是要发扬。”
同样是11月19日,保洁员罗玉龙像往常一样打扫着餐厅,电视正在播放新闻联播,当画面里出现他的身影时,正在吃饭的同学们自发地鼓起掌来。“爱惜粮食是每个人应该做的,没想到我们这点儿平常事,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他们的事迹确实引发了不小的反响,甚至影响到各行各业。“我过去吃饭也经常会剩下一些,有时候是因为不好吃,有时候是因为工作忙来不及。以后要好好注意。”济南公交司机李明说,“以前我开车常常会把暖气打开,以后争取没人的时候不开,能节约一点儿是一点儿。”
在网络上,讨论同样热烈。很多网友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的“光盘”来“表决心”,还有一些网友开始讨论节约妙招。网友“小破孩”说:“我一般吃饭就是带着男朋友,吃不完有他抄底!”另一名网友说:“我的原则就是尽量多找几个人,少点几个菜。”也有网友说:“我不光从不剩饭,而且还很少坐车,一般走路或骑自行车;用水也是先洗脸洗衣服再冲厕所。”……当然,不见得每个人的节约方式都是正确的,但是节约的精神一定是永不过时的。
也有一些人认为“吃学生剩饭”的行为是作秀,而且这种行为忽略了食品卫生,不值得倡导。这种论调也一度困扰着吴明华和他的同事。不过,相对带来的正面效应,他们还是感到欣慰。毕竟浪费粮食的少了,厉行节约的多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当每个人都能在面对浪费现象时有所行动,那么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将会变得更加容易。(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特约记者 周振兴)

凡人善举:烟台大学保洁员吃剰餐倡导珍惜粮食.mp4